我的篮球视界与众不同_第229章 23助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23助攻! (第3/5页)

相同,林少杰大约估摸着,或许是那些人在很多方面一事无成,只能乐于在此事上找到些许自信吧!

    特别是在一些小领导和那些人中,此种情况颇为常见,如果你是个事业有成的人,说句难听的,让他们喝多少就喝多少。

    林从荣的身体垮了后,挣不了钱了,也就被冷落了,嫌贫爱富,人之常情,能理解。

    在农村里,林从荣结婚的时候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的平等与尊重,结婚时特别的明显,林母从嫁到林家没多久,就和丈夫甚少回去了。

    不是他们淡薄,实在是有不少人懂得什么叫尊重,开着荤素不忌的玩笑令人作呕,难怪会被城里人看不起,说他们素质低。

    有时可能和金钱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和个人素质有关。

    林从荣就开玩笑说,曾经的那些个一年见不了一次的亲戚只知道林家有个林从军。

    去年林少杰拿在奥运会上奖牌的时候,林从荣的面上有光,多少年都没有见过一次的“亲朋好友”全部出现在林家了,在东通县领导的陪伴下,那一杯杯“水酒”谁敢不喝?

    这种只敬罗衫不敬人的行为,让林从荣对自己的过往哀叹不已。

    当你落魄时,他们在背后说三道四,看不起你;你过得好了,他们嫉妒你,即使借钱出去一些人都不说好话,觉得理所当然。

    你都这么有钱了,借我点怎么了。

    是呀!

    都这么有钱了!

    林少杰借过么?

    没,他的“抠门”众所周知长。长这么大都没见过一次的亲戚,上门第一件事就是借钱,可能么?

    连借条都不愿意打,担保人都不愿意找,怎么借?

    表舅对林少杰家好,那钱就不是借出去,表舅打的条子早被林少杰扔进炉火里了。

    林从荣也没有问过儿子钱的事情,因为光他知道儿子捐赠给省城消防大队的那辆消防车,价格惊人。

    一开始林母还有些不乐意,说是为啥不捐给老家,好歹也算是“衣锦还乡”不是,可是想到功能强大的消防车,老街连个三四层的建筑都少见,除了仅剩的几座老宅子,其他大多是后来新修的仿古建筑。

    在省城,那云梯,那功能方便多了,全国都没几辆。特别是谢政和打电话来表示感谢,说他这个徒弟是真没白收。

    其实夫妻两人也都知道,林少杰还给江南大学捐了一大笔钱,也算是对学校的回馈,以往的中学也有捐赠计划,但是那笔钱可以通过林少杰的“教育基金”账户,手续上麻烦了一些。

    林从荣现在已经脱离了基础物质与金钱的需求,养好身体,等着林家第三代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说这身体,在漂亮国的这些时日,时不时的用传统的方子养着,不知道是那些个东、西海岸的老中医是真有水平,还是购买的药材药力十足,或许是没有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心理压力。

    或者三者皆有,所有人都看得出,林从荣的身体好了许多。

    父亲所有的话语落在林少杰的耳朵中,他能听出来父亲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发泄。

    闲逛的时候,偶尔会看到社区的居民带着孩子在白河边玩耍,甚至阅读。

    别的地方不清楚,但是在这个社区,阅读绝对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也许各家的报纸订阅越来越少,但阅读习惯,很多社区的居民还是保持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当然,很多人现在开始使用电子阅读器。

    纸质书,特别是涉及到知识的书本,在漂亮国价格不菲。

    说到这点,林少杰就要吐槽了。苏真进入州立大学,学费之外,最大的开销你想象不到,居然是课本,一百刀的课本算是便宜的,很多都是二、三百刀,一学期买个一千多刀的课本很常见。

    小说之类的闲杂书相对便宜,少则几刀,多的也就是二三十刀,圣经之类的反而贵很多,越是包装精美的,价格越凶残。

    对于本地居民而言,家中能够有着丰富藏书的算得上“大户人家,”毕竟这东西分量不轻,储存,搬运都是麻烦,远不如电子书来的方便,非富贵人家,可没有多少藏书。

    反观林少杰的书房,先前薪浪还有央妈的镜头虽然惊鸿一瞥,但绝对的专业,那些个翻译过来的,也绝非什么《母猪的生产与护理》或是什么《拖拉机维修三十六计》之类的,都是工科生的大部头作品,林少杰学习后发现可以值得二刷乃至三刷的书本。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