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清算 (第1/2页)
当然,有人笑就有人悲。 这世上总不会人人都是老天爷的心头肉,个个都鸿运当头,顺风顺水的。 所以哪怕都是一个厂子里,同样是“北极熊”的三产公司。 可“第二服务公司”的处境就与“第一服务公司”完全不同了。 董乾达一伙儿,是比王小二过年都惨。 那不是一年不如一年,根本是一天不如一天啊。 其实要按理说啊,董乾达他们这些人是踩在“第一服务公司”的肩膀上向前走的。 明明把一个有丰厚利润,而且已经拥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好地段的买卖,白白捞到了手里。 就凭着占据了旅游景点和热门地段的先发优势,以及以及不惧工商税务的“国营金字招牌”。 假如他们能按照旧的章程来,怎么也能活蹦乱跳好几年,足以保证他们的小日子比在厂里挂个闲职要滋润得多。 但不怕真草包,就怕草包他自己没自知之明,非要进行瞎指挥啊。 说句实话,其实董乾达他们仨,自己吃吃喝喝,损公肥私还不算什么。 这样的毛病哪个单位的领导多少都有,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什么本质上的损害。 只能说会因积重难返,以一种慢性病的方式来毁掉企业。 但他们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超凡。 为了贪图多留点利润,少给职工点提成。 就非要自作聪明的把上不封顶的“提成制度”给废了,换成了“三档奖金制”。 结果这么一来,等于杀鸡取卵,那简直是自己刨了摇钱树的根儿了。 打他们开张起算,顶多也就维持了一个礼拜的欣欣向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当然,最早暴露出的问题,也就是职工们偷懒耍滑磨洋工,顺带占公家的小便宜。 卖货的懒啊,每天就乐意出去一趟,也不爱吆喝。 做买卖跟姜太公钓鱼似的,愿者上勾儿。 几乎上午耗过去,不论卖完与否,下午就回家歇着去了。 而制作的也懒,产量日益下降,损耗率倒是直线上升。 为此董乾达他们肯定也着急。必然得过问,“利润怎么下滑啊?” 可话说回来了,别说找准病根儿了,上梁不正下梁歪,连管都没法管,过问也就是说说罢了。 想想吧,董乾达他们自己就是走裙带关系,拍郭书记谋得的职位。 收编来的人马自然也都是一些能吃不能干,靠送礼请客,溜须拍他们马屁,过来的主儿。 结果就演变成了底下你推我,我推你。互相揭老底。 上边也挺为难,处理这位吧,是你的人,要管那个,又是我的人。谁都拿谁都没辙了。 那还有个好啊? 别忘了,管理无小事,一旦让职工弄明白了监管形同虚设的底子,下一步可就是变本加厉地占企业便宜了。 又过了半拉月,像制作组吧,每天拿大饭盒子带回去一盒优质冰糖葫芦,已经成了全体制作组成员的基本福利。 甚至还有人拿这些东西和别的车间换吃喝的。 这么一来,卖货的可就不满足了,光偷懒没实惠哪儿行啊? 干脆他们就在买卖上动脑筋。 很快,卖货挣到的外汇券都换成了人民币上缴,个个成了业余“黄牛”了。 而这样一来,制作组的又不满了,眼瞅着零售组一天比一天阔绰,谁不生气啊。 于是这叫乱啊,两个部门互相扯皮的战争又开始了。 伴随着各种互相揭发检举,互相扯后腿,和怠工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 可就在几位公司头头脑袋大了一圈又发愁无法解决的时候,这事儿又奇怪的换了个方向。 不知道为什么,零售组和制作组居然很快也不闹了,争端偃旗息鼓。 甚至两个组还都勤快起来了,工作效率眼瞅着上涨啊。 可就在三位经理高兴的时候,每个月的利润额抽了他们一个大嘴巴。 因为那是迅速下滑啊。 11月还能有三万毛利呢,12月就变成一万六了。 1月更惨,就三千,还不够给大家发工资奖金的呢。 这是怎么回事?敢情零售组和制作组私下里居然达成利益同盟了。 他们无师自通学会了联合起来用公家的东西牟利。 两个组的人一对一的自愿结合成了搭子。 卖货的专门负责挣钱私分,而制作的每拿一毛五,就会想办法帮卖货的平账。 要么篡改提货记录,要么就外面买料,再做成糖葫芦送进厂里来顶替成本。 都说学好不容易,学坏快着呢,这话绝对是真的。 说白了,远超洪衍武所预计的速度。 都没容什么千里之堤毁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