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雄风_第二百零三章 二虎争,大战终(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二虎争,大战终(终) (第3/5页)

照李氏宗族“万二千余口”的规模而论,彼时的曹操,最多仅能够影响到继承人选,却绝不可能令外姓之人代替李氏子弟领兵。

    太祖使(李)乾子(李)整将乾兵。--《魏书李典传》

    (李典)遂徙部曲宗族万二千馀口居邺。--《魏书李典传》

    需要注意,在三国君主中,曹操比较注意中央集权,集团中并未出现东吴一般的“领兵制”(即宗族部曲在领兵者家族内部世袭),除臧霸、孙观等常居外任的武官具备军阀化倾向,大多数士卒部曲在旧主死后便会被收归中央,重新分配;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出现过原主未死,其麾下部曲便被强行褫夺的案例,如“于禁夺朱灵兵”。

    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于)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朱)灵为(于)禁部下督,众皆震服。--《魏书于禁传》

    首发&:塔>-读小说

    有鉴于此,像李氏家族一般,在曹操集团内部奉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以至前后相属、绵延不绝,必然引起君主的憎恶与提防。

    更有甚者,乃是李氏私兵的战斗力极为强悍,甚至令吕布吃过苦头。兴平元年(194)吕布兵进兖州,与曹操大战;结果当年九月吕布进驻至乘氏(县)时,遭到“县人李进”的顽强阻击,被迫“东屯山阳”。

    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吕)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魏书武帝纪》

    按李典家族“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可知李进亦属这一集团。换言之,李氏不仅在(山阳郡)钜野县雄霸一方,在临近的县邑(如济阴郡乘氏县)中亦拥有大量部曲,且极富战斗力。这种规模的武装力量,不可能不引起君主的畏惧。

    (李)典从父(李)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魏书李典传》

    按《崔琰传》,曹操“性忌”,娄圭、许攸、刘勋等人屡建功勋,最终不免遭到杀戮;李典虽然颇识时务,通过委质宗族而侥幸免于斧锧,但终归难以避免遭到打压、猜忌的宿命。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魏书崔琰传》

    (刘)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魏书司马芝传》

    李乾(李典从父、李整之父)的相关记载极少,《魏书》仅云此人追随曹操平定黄巾,又从征袁术、陶谦,在兖州之乱时(194)奉命“慰劳诸县”,不幸遭到吕布部将诱杀,死于国事。

    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魏书李典传》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应该说,李乾之死的记载是值得推敲的。按《续汉书郡国志》,乘氏属济阴郡,曹操遣李乾赴乘氏“慰劳诸县”,便说明济阴郡下辖县邑已经大量叛乱,曹操家属又皆在济阴鄄城,因此不得不救。

    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夏侯)惇轻军往赴,適与布会,交战。--《魏书夏侯惇传》

    而招降李乾的薛兰、李封是吕布所署的别驾从事、治中从事,他们很可能是跟随张邈、陈宫等人共同叛变的兖州故吏,换言之,二人可能是李乾的旧日同僚。

    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魏书荀彧传》

    按吕布使“治中李封”劝说李乾归降,可知二人应存在往来基础。以姓氏而论,籍贯失考的李封,很可能是李乾的同宗。治中从事属于高级州吏,一般由本州的实力派豪强出任。以山阳李氏的宗族规模而论,李封与李乾确有可能出自同宗。

    另外需要注意,在兖州之乱中,李乾的老家钜野县倒向了吕布,成为吕布集团阻击曹操的桥头堡,这与李乾“不欲俱叛”的记载相互矛盾。

    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吕)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魏书吕布传》

    按《程昱传》,兴平元年(194)兖州大乱,“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可知兖州境内仅有鄄城县(属济阴郡)、范县(属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