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乐章 人类告诉我(10):当此良夜(二合一)  (第2/3页)
的前奏啊?听众的猜想未得到证实,而吕克特再次不住感叹,这个舍勒的创作手法真是无比精妙,永远可以用最少的音符达成最引人入胜的效果。    他自认为诗歌已是极简,寥寥数语写出夜凉如水,而舍勒严格来说只用了两个交替的双音!    瓦尔特双手高者愈高、低者愈低,彼此撑开的张力,将夜晚的意境带入了更寂寥空旷之处。    正当听众感觉整个音乐气氛有些低迷和沉闷时——    “当此良夜!    ”    夜莺小姐空灵而纯净的声音,就像一轮皓月透过漆黑的云层穿出夜空!    听者心中的蒙尘被一阵凉风吹走。    “当此良夜……    我在夜守望,那耿耿天河里,无一颗星宿,愿向我回眸;    我在夜思量,那浩瀚思海里,无一丝记忆,堪解我愁肠;”    她的声音高贵纯洁,但带着浓浓的孤独求索之意,在场的所有评委和听众,都感到了其中蕴含的怅惘迷思。    钢琴始终保持着深沉又空旷的意境,以附点双音节奏重复出现,并伴随着音阶式的均匀下降线条。    “我在夜惊醒,那世人季动的心坎中,唯苦痛脉搏燃存不息;    在午夜,噢人类,我在为你的苦难而搏斗!”    旋律的前四个小节将同一动机不断变化,每个诗节都以“ummitternacht!”开始和作结,不眠之人在午夜的残灯星夜下吟诵诗歌,踱步不休。    而最后在a大调的调性中,瓦尔特用d-a大和弦的来回碰撞,呈现出了此曲中最明媚最壮观的动态高潮——    “当此良夜,鼓一己之余勇,终无以抵挡;    当此良夜,愿造物死生的辉光,珍视、守望这穹苍!”    夜莺小姐演唱中的一词“herr!”(主/辉光)被范宁安排在了旋律的最高点,所有的困惑和不安终于走向了赞美诗般的辉煌结尾。    掌声雷动。    尽管大多市民和王族,所预期的是描绘男女欢爱的艳丽诗篇,但能来到这种场合的人,均有不错的艺术审美,《在午夜》所表达出的悠远意向与求索气质,无疑深深打动了人心。    极为不凡的开篇。    “当此良夜,好一个当此良夜!”    “盛夏夜幕降临,歌会拉开帷幕,为数天后的‘花礼祭’预热添辉,如此这般怎能不叫‘良夜’呢!”    “期待夜莺小姐来一首热烈的爱情诗吧。”    “这样的佳作演绎,其他选手恐怕上场便弱三分。”    “接下来上台之人,应该只有布谷鸟小姐能控住气场了。”    两环评委席上,王公贵族、教会与特巡厅的近四十余位代表做了简短的感叹,另外七八位已是歌剧大腕的资深名歌手眼里有更多思索,而吕克特大师握钢笔的手指则已经牢牢扣紧。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都未有更多的动作,尽在凝神等待下一曲,桌面燃着桃红至深红色光芒的“芳卉花束”,一直放在手边未拿起。    “卡察——”    范宁双手大拇指朝外抵,自己手中“芳卉花束”的弯折带来了警觉又怦然心动的破碎感。    “夏风中的夜与歌啊……你们所告诉我的,是关于黑夜的诗篇么?”    和大部分亟待欣赏整场的听众评委不同,他自然是没有犹豫地把内心的钟爱表达给自己学生了。    弯折的幅度很大,花束的橙色光芒迅速消失至澹白。    直觉告诉范宁,里面有某种神秘物质彻底消失了。    它本来的绝对含量很低,低至痕量,就像拿一根头发丝沾染一缕残留在其中的程度。    而舞台上少女胸前的轻质玻璃号牌,红色光芒似乎若有若无地比以前更胜了几分。    一去一增十分微弱,但物质本身的灵性浓度很高,所以范宁才会有此直觉。    “《吕克特之歌》,其四,《请不要偷听我的歌》。”    决赛一共有近三十位选手,第一轮是逐出八强,选手需要展示三首单曲,因此钢琴前的瓦尔特并未站起,而夜莺小姐稍稍谢幕后,就报出了下一曲。    “叮叮冬冬叮叮冬冬……”    乐曲一开始,瓦尔特的左手便在钢琴中央c键的附近,跑动出了密集、迂回又轻快的背景音流,一听就让人觉得是类似蜜蜂、工蚁等生灵辛勤劳动的场景。    “re-do——”“re-do——”“re-do——”    右手从第二小节加入顽固的装饰音型,在强化f大调的属音功能性时,也带给了听众情绪的紧张感和下一步进展的期待感。    “请不要偷听我的歌!    我垂下眼睛,好像让你看见了我行事荒唐。    我不敢允许我自己,在它们未完成时去看它们——”    夜莺小姐的声线微微雀跃,带着一丝试探和俏皮的感觉。    那位辛勤作曲之人笔耕不辍、又带着十足自我珍视的形象跃然于舞台上。    主题进入后,连续跑动的织体被瓦尔特交换到高声部,而低音则开始重复强调主音与属音的跳进。17-19小节,连续的音阶下行后,又出现了对于人声旋律的精妙复调模彷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