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条件 (第1/2页)
浑都海的驻地在原州。 原州即后世的固原,处于六盘山脉的最北端。 这个位置,他可以做的选择有很多,在开战之前,廉希宪就对此有过十分透彻的分析。 廉希宪曾经派使者去宣谕安抚浑都海,使者被浑都海所杀。 这表明了浑都海的决心,据此,廉希宪早早推测出浑都海有三个策略。 上策,趁着更快得到消息,果断出兵,直捣关中。 中策,聚兵坐镇六盘山,牵制西路军,观望漠南漠北之战尘埃落定,效忠胜者。 下策,带兵北返,抢先抵达东路战场,支援阿里不哥。 至今浑都海已错失了实行上策的机会。 其斩使已示不愿臣服忽必烈,因此不至于行中策。 那便极可能是行下策,即北返。 廉希宪看透了一切,且早已做出了安排,派人告诉西路军各个将领,准备等浑都海北返之际率军追击,出其不意而歼之。 这是西路军诸将有必胜信心的原因。 任谁都要骂浑都海一句“蠢材”。 但没想到,浑都海比他们想的还蠢,早不打关中,等到错失先机、等到陇关布署完毕了,才决定行上策。 到这时,上策早已成了下下策。 浑都海南下有两条路线。 一是沿着六盘山与陇山山脉的东面,直趋关中,但这条路地形险要,容易被刘黑马堵死,被汪良臣合围,是条死路。 二是先攻陇西,击败汪良臣之后再趋关中。但同样的道理,刘黑马可出陇山隘口支援,合力夹攻他。 陇西是汪家的地盘,浑都海远来,既不可能速胜又不利于久战。 为何还这么做? 李瑕。 一切变数,皆因李瑕。 这也是刘黑马判断李瑕必走祁山道的原因。 李瑕不来,浑都海没有胜算,而长安廉希宪、商挺这种天下第一等的宣抚使坐镇,刘家也能迅速回防,几乎不可能给宋军步卒机会。 就像魏延的子午谷之谋,听着唬人,细思,则过于悬危。 捉到了关键,也就看破了障目法。 于是战事一起,刘黑马亲自提兵直趋天水,命长子刘元振领兵增援陇塬,防止部分蒙军沿陇山东面而来。 这边刘黑马由渭河而上,才堪堪抵达天水,那边刘元振却已陷入了死战。 “噗!” “噗!” 箭矢不停射来,一个一个士卒倒下再地。 之后,蒙古语的战歌传来,甚至盖住了战场上的惨叫。 “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只要一个大汗” 数不尽的蒙古骑兵正策马从山脚下狂奔而来,如同一道黑色的洪流。 远远的,一杆大旗出现在视线当中,被风吹着飘摇起来,像是在张牙舞爪。 “阿蓝答儿?”刘元振喃喃道,“是阿蓝答儿” 他犯了一个错误。 花了太多太多心神去算计李瑕会走哪边。 对李瑕的太过在意,甚至让他疏忽了浑都海,这才是真正有实力的豺狼虎豹。 刘元振满心满脑只顾着想李瑕会与浑都海合击汪良臣,结果,对方第一个要撕碎的目标却是他。 两万汉军被四万蒙骑偷袭。 “大郎,撤吧撤吧!” “不能撤!把后阵押上去!”刘元振嘶声大吼,“不能放阿蓝答儿再入关中,都给我想想你们的妻儿父老!死多少人都给我堵住山道” “杀啊!” 他的军阵中,已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血光 陇西战场。 浑都海的七万蒙古骑兵犹在气势汹汹向南逼进。 汪良臣并不急着与他决战,不停将防线向后撤。 过了顺州,兵锋被推进到巩昌以东、天水以北的临洮。 浑都海当然知道,决战地点若再深入关陇,于他而言就越不利,遂不再向前,只作猛虎将扑之势。 临洮,或将成双方十数万主力决战之地。 兵势铺开,各自连绵上百里。 天地苍茫,远处的山川荒凉,裸着红色的岩石,红得如同晚霞。 风吹过,沙尘漫天,惊动了两军对垒之间的一条小蛇。 它钻过沙丘,爬进一片阴影里。 立在那的是一块倒地的石碑,只显出一列秀丽古朴的唐隶。 “唐天宝五年丙戌,吐蕃寇边,哥舒翰率骁勇驰击,杀之略尽,馀或挺走,伏兵邀击,匹马不还” 沙尘漫过来,又湮没了最后四个字。 更远处,有骑士狂奔,绕过偌大的军阵,消失在天际之中。 决战之前,双方探马已开始互递消息。 阳平关。 此处,是从汉中西向祁山道的第一个关隘。 李瑕收复汉中之后,命茅乙儿守阳平关,以防止蒙军寇边。 近年虽无战事,但茅乙儿并未闲着,除了筑城、练兵,也在更西面设置了许多据点。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