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老公叔的判断  (第1/2页)
    从蓼城往州来方向传递物资和消息速度很快,因为是顺流直下,只要不是菜到抠脚的船工,通常情况下半天就能抵达目的地。    新修的淮中城水寨,除了水寨本体之外,还有两个闸口,以及沿着淮水北岸顺延出去的堤坝。    土石堤坝的加固并不难,即便没有金属工具,只要统筹调度得当,也能够相对轻松完成。    李解用的方法比较传统,就是大量使用柳条、竹筋来编制成巨大的长桶型笼子。    这些编制笼中,装满了石块,然后顺着河岸一定的坡度,滚动下水。    在临河的一定距离内,先行打桩,那么至少短期内,这一段河岸都不会都太大的问题。    只要淮中城的制度没有被废弃,每年定期打桩加固,就能管上好几年。    “主公,上游来船。”    “自己人?”    “六国细作。”    “嗯,带到老公叔那里。”    “是。”    得了李解命令,嬴剑先行前往水门闸口,这里的大埝因为水势变强,已经有一段泥土被冲走,好在发现得早,已经组织了人手,补强了外围河堤。    芦苇荡的重要性,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前嬴剑还觉得奇怪,江阴邑为何要在河堤外种植芦苇,当时给他的答案是为了防护堤坝,嬴剑不以为意,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自己太年轻。    公叔勤也收到了通知,第一时间就亲自前往一号水门闸口,这种态度,让嬴剑很是佩服。    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嬴剑心中暗自赞叹。    “舒子,老朽迟来,勿怪、勿怪。”    拱了拱手,老公叔微微行礼,嬴剑连忙还礼,诚恳道:“老公叔有礼,剑亦是才到。”    “舒子先请。”    “老公叔为长,先请。”    略作推让,二人联袂前往。    此时,跟着公叔勤过来的六国士人,都是没了之前的轻视。    淮中城内外的义士、义从,数量的确不多,两三万人马,但是这两三万人马,跟他们想象的两三万……完全不一样。    战斗人员的比率太高了!    而且淮中城的办事效率极高,命令传达极为精准迅捷,甚至中下级军官掌握的知识量,跟六国士人相比,只高不低。    这个发现,让诸多六国士人都是吃惊不已。    不仅如此,义士和一部分的义从部队,都是强制性的接受知识教育。    只是文字和列国不一,虽然看得出来同出一脉,可是这个“汉字”到底是哪里蹦出来的文字,六国士人几经打探,都是一问三不知。    正因为“高深莫测”,六国士人对李解的敬畏,才是更加深刻。    能打,不算个事儿。    能打的多了去了,还不是一个死?    但自带体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更何况,还自带制度……那就更是夸张。    “舒子,不如领老朽前往上将军处复命?”    “善。”    李解正在巡视河堤,出兵打仗之前,后方建设重头其实是生产安全,有了安全,产出才是稳定的。    没了安全,他手头就这么多工匠,结果都被泡水里喂王八,那不是血亏?    “主公。”    嬴剑带着老公叔到了李解跟前,亲卫们顿时散开,站的方位很是古怪,让六国士人有一种四面八方被包围的感觉。    “蓼城消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