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8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节 (第2/3页)

   瞧着他离开,朱允炆不自觉起身看向了身后的那份《削藩论》,轻声呢喃:“朱高煦……”

    “铛…铛…铛……”

    几个时辰后,伴随着晨钟作响,六部五寺的官员开始赶赴庙堂上朝。

    比较他们,朱高煦则是与林五六、武章一等戌字百户的兄弟们其乐融融的吃早饭,玩些牌九等游戏。

    在那牌桌上,不会玩牌的朱高煦总是输钱,每日多了百来文,少了也有五六十文。

    在他自己看来,自己确实没有打牌的运气,但在林五六等人来看,自家殿下那就是故意输钱给他们补贴家用的,心里对于朱高煦被禁足的遭遇也愈发不平了。

    只是他们这些小人物的想法,始终影响不了庙堂上的人。

    待“万岁”的唱礼声在奉天殿前广场响起,朱元璋与朱允炆也身着常服登上了奉天殿。

    朱元璋坐在金台上,朱允炆则是站在金台前。

    六部尚书与都察院、五寺、五军都督府及国公府各高官分别站在广场第一排。

    伴随着“平身”的唱礼与殿前豹韬卫手中的净鞭打响,九月的第一场早朝开始如期举行。

    当着广场之上数百官员的面,朱允炆看了一眼朱元璋,眼神示意自己要将昨日的奏疏内容布告百官。

    朱元璋微微颔首,见状朱允炆上前唱声:“二十七年九月初一,经……”朱允炆将昨夜的朱元璋下发的口谕以布告百官的方式说出,其中内容顿时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注意。

    面对云南戍边军户的不断增多,若是按照常例,眼下定有不少官员站出来上疏,认为这样太过劳民伤财,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是自云南金银矿山的消息传开后,这些庙堂之上衣冠楚楚的大臣却再无一人站出来反驳皇帝的旨意。

    看着眼前滑稽的场景,朱允炆略有吃惊,但坐在金台之上的朱元璋却眼神平淡。

    他还未登临大位时,便知道这群文官不是什么好鸟。

    以往阻止百姓充军戍边,不过是担心百姓离去太多,自己家乡富户乡绅没了佃户罢了。

    如今云南价值倍增,金银铜矿牵连‘以钞抵税’,每抵一年税,都能让地方上的乡绅富户少交六成的赋税,他们自然不愿意驳回旨意来让自己生气。

    这看上去,像是他身为皇帝的权力达到巅峰,百官不敢忤逆。

    只可惜细细看去,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恐怕早就结党一片,欺君罔上了。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不管这群衣冠禽兽再怎么转变立场和态度,他们终究阻碍不了自己……

    “礼毕,散……”

    伴随散朝声响起,百官纷纷唱礼,朱元璋也起身离场。

    朱允炆见状跟了上去,百官也纷纷散场,前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爷爷”

    待朱允炆跟上朱元璋,此刻朱元璋已经坐上了车舆,朱允炆也跟着走了上去坐下。

    爷孙二人在车舆内,朱允炆作揖道:“近日六部与都督府都有意增设云南三司官位数量,想来是因为永昌、丽江等府金银矿的事情。”

    “只是这些地方只有部分直属朝廷,其余大部分地方都被土知府、土知州等土官占据,若是要改土归流,恐怕会引起地方动荡,因此孙儿特意来询问爷爷应该如何操办。”

    朱允炆说出了云南金银铜矿的难题,那就是地方上的土官数量。

    土官,其实就是接受了朝廷册封的地方土司。

    云南的土司制度始于元朝,完备于明代。

    当初元朝攻下云南之时,为了有效控制云南各地,就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设万户府、千户府和百户所,任命当地民族上层人物为万户,千户和百户以管理当地。

    云南行省建立后,元朝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授各族首领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官职,对当地民族进行管理。

    这样的做法致使云南土司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