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第1/3页)
这些火盆盖上了镂空的铁盖,一个个的被放到了桌下,这样能暖和众人的腿部。 毕竟是在辽东,辽阳城内基本是土路,很少有江南那样的青砖石路。 因此,出门一趟不少要打湿些鞋子,放个火盆能烘干也是极为舒服的。 哪怕是朱高煦,他在去到吉林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规划军堡,扩建城池。 如果条件可以,他或许会在吉林城修建如紫禁城一样的火道、火墙来实现供暖。 毕竟在这辽东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燃料…… 第127章 终抵吉林 “辽东每年二月末才会积雪融化,按理来说,末将本该安排在二月末给您送粮……”辽阳城酒楼里,周兴向朱高煦讨论着送粮的事情,并说起了这个时代辽东的天气。 “只是殿下您有所不知,辽东的积雪虽然融化的早,但从三万卫前往吉林这一段路的积雪却要等到三月初才能彻底融化。” “尽管二月中旬这官道就能过人,但想要过车却必须得等到三月,有时冬季长,甚至要等到三月中旬。” “这一点,等过几日殿下亲自前往吉林自然会知道。” 周兴一边说,那酒楼的饭菜一边上。 不得不说,虽然辽东人口稀少,但会做饭的厨子在哪都有。 饭桌上,诸如炖羊、炖鸡、烤肉等肉食足有五六盘,即便其它桌上,也有一两盘荤菜,可以说这次宴请朱高煦,周兴算是下了血本,毕竟辽东都司的银子也需要南边来拨。 朱高煦也没说什么,只是在周兴说完后才继续道: “我自然是信老将军的,这样吧,每年四月初一我派兵马前往三万卫。” “按照皇爷爷说的,辽东都司每年给一年粮,而我这次带了兵卒及家眷约一千八百人,另还有战马二百匹、挽马三百匹,大食马二十匹。” “草料我不需要,老将军将草料折为豆料拨发便足够。” 朱高煦如此说着,而周兴身旁坐着的几位都司知事也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算盘敲打。 不多时,其中为首的一人便对周兴说道: “总兵,此前吉林船厂时的定额是粟、米合计四万五千四百六十石,马豆料一千四百六十石,七万三千束,每岁行粮约两万石,拨盐一万四千斤,棉布五千匹,绵花一万两千斤……” 那知事如实说着之前的情况,而后又继续补充:“如今以都督府下批陛下朱批来看,陛下朱批的马匹给料数量为五百二十匹,新增护卫粟米额为五百户,家眷两千口,合计一万八千石。” “前后相加,若是草束折豆料,每年定额拨发粟、米六万三千四百六十石,马豆料一万余六百石,棉布七千五百匹,棉花一万七千斤,盐一万九千斤。” “此外,还有定额每年拨发的铁料三万斤,火药一千斤,以及今年额外拨发的碗口铳二十门,铜铳二百支。” 这知事在向周兴汇报,但同样的也是在向朱高煦报账。 这账目按照皇帝的朱批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对于普通的卫所来说,朱高煦的吉林卫能领取的东西几乎等同于满编卫所。 也就是说,其它卫所五千六百军户的物资,与他麾下的一千五百军户,外加六百匠户的物资相当。 对此,周兴并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是皇帝朱批同意的,他只需要按照朱批办就是。 不过这并不代表事情已经结束,因为辽东都司还需要负责朱高煦的俸禄。 面对这个问题,周兴转头对朱高煦作揖道:“末将听闻殿下已经提前支取了今年的俸禄,因此辽东都司从明年开始负责王府岁俸。” 朱高煦的岁俸是多少,这已经不用再继续讨论了,毕竟那是老朱诏告过百官的。 周兴开口,只不过是想说清楚时间罢了。 “这岁俸,便也按照每年四月初一的时间来押运吧。” 周兴打着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