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 (第3/3页)
的丰满区,而眼下却是渤海军的南湾马场。 这块河湾的面积,并不如后世的大,但即便如此,却依旧有东西五里,南北四里的面积,足够放牧上万匹军马。 如今的它被木栅栏围了起来,内部设有大小马舍二百处,每处有马厩五十间。 这些马舍,是吉林城百姓在正旦节后冒着寒霜修建的,原因则是因为原来的马舍太过拥挤,致使细菌滋生,许多马匹都因此患病。 无奈之下,吉林城百姓只能点着大篝火,每日在正午较为暖和的时候修建这处马场。 朱高煦挑了一处马场走进去,里面左右各有二十五间马厩,整体由实木板打造,看上去十分结实,也能遮挡风雪。 尽管里面空空如也,但朱高煦可以想到日后这里面住满军马时的场景。 跟着朱高煦走进马舍的亦失哈也趁机介绍道:“殿下,如今军中挑出了三千七百三十六匹三岁以上军马放入了马场,此外还有其它五百七十二匹军马驹,二百匹种马和四千匹母马也在马场内。” “按照去年的情况来算,这处马场只要维持当下的数量,那每年都能产下三千匹马,起码能选出不少于五百匹军马驹。” “好!”听到亦失哈的介绍,朱高煦很是高兴。 他拍了拍胯下的赤驩,回头询问道:“赤驩的儿子也在吧?” “回殿下,都在!”亦失哈笑着回应,朱高煦见状也骑着马走出马舍,带着亦失哈与张纯前往其余有马匹居住的马舍。 在这些马舍中,基本都按照规矩铺设了防止马匹打滑的草料,马槽之中也放着一定数量的豆料和草料、水等食物。 瞧着他们,朱高煦心中很是高兴,同时也对亦失哈询问道: “按照你先前说的,这马舍岂不是再过一两年就满了?” “殿下放心……”亦失哈接上话茬,解释道:“这南湾有通往北湾的道路,开春之后衙门就会在北湾的东南边也修建一处牧场,届时就可以将母马与中湾的牛羊迁往北湾牧场了。” “北湾那边宽大,虽然多草丛与沼泽,但开辟起来也很快。” 亦失哈口中的北湾、中湾和南湾,分别指的是吉林被松花江冲出的三个河湾,其中吉林城所处的中湾适合耕种,最为平整。 北湾面积最大,但沼泽与灌木丛占比最大,想要开垦得花费很大力气。 南湾面积最小,但水草丰茂,很适合用来建设马场。 正因吉林三湾有着这样那样的优点,它才会在历史上被老朱和朱棣选为经略关外的要地。 不过饶是他们两人在历史上经营了吉林湾五十多年,可取得的成果却也不如朱高煦经营的这两年。 骑马在积雪的草场上行走,朱高煦眺望着关外之地的白山黑水,以及松花江对岸那屹立不倒的吉林城。 这里,将是他朱高煦取得成就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大明实控东北的第一步。 “走吧,可以回城里了。” 看完了马场,自觉满意的朱高煦开始带着亦失哈他们向着渡口走去。 正月的松花江还积着三尺厚的冰层,众人下马,小心翼翼的往西岸的中湾走去。 约两刻钟的时辰,他们一行人返回了西岸的中湾,并在不久后返回了吉林城内。 一整个冬季过去,吉林城内兴修起了不少建筑。 虽说冬季的吉林难以动工,可城中六万余人也不可能整日什么都不干。 挽马队来拉运三场的铁料、煤炭和石灰石,健妇们在研磨制作水泥,编织甲片。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