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 (第2/3页)
只要用辐条简易做了个箭头。 “这么神奇?”张謇讶道。 李谕推动小车,给他们展示了一下,确实不管李谕如何拉着两个轮子的小车拐弯,车上的箭头方向都不会变。 张謇也想到了指南针,于是问道:“莫非用了磁石?” 李谕端起小车:“并没有磁石,里面只是一些齿轮。” 周学熙和张謇不可思议道:“简直像变戏法,竟然不用磁石就可以一直指向同一个方向!” 周学熙和张謇端详了半天内部结构,“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就是差速器原理,李谕当年好歹也是本科机械专业,对他来说是非常稀松平常的玩意。 李谕给他们解释了一会儿原理,虽然两人依然不是特别明白,但大体听出来这是机械方面的学问。 “有点意思!这种差,差速器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两人都是实业家,直接问出来一个现实问题。 李谕说:“它的用处可大了,尤其是今后可以用在汽车上面。” “汽车?”两人只不过大体听过这个新鲜玩意。 李谕说:“就是可以由人驾驶的机器,去年袁总督应该给太后献过一台。” 虽然1902年底,袁世凯刚搞了一辆汽车献给慈禧,但周学熙并没有见过实物。 现在中国的汽车总量应该仅仅只是个位数,绝对的超级稀有玩意,在路上看到汽车的概率还没有看到一只老虎高。 张謇道:“我倒是听人说上海有两台,不过一台只能装下四五人,运载能力远远不如火车,对于工业发展似乎没有太大价值,只是权贵阶层的玩物而已。” 李谕笑道:“现在虽然看起来是这样,但汽车未来的潜力绝对不可小瞧,终有一天它的地位不会低于火车。” 从二十一世纪看,汽车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加起来,绝对的支柱产业级别。 周学熙说:“洋人既然也造,说明它确实不会是等闲之物。是不是有这个模型就可以造汽车了?” “差的还远,”李谕说,“差速器只不过是关乎汽车转向的一个发明。虽然也挺重要。” 李谕之前已经仔细研究过美国骗子留下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图纸,虽然技术在李谕看来很古老,不过既然已经画好了,的确省了很多事。 现在没有计算机,没有cad等设计软件,想要画图纸是非常困难的,更加要求专业性。 张謇道:“先生真不愧是西学大师,就算是让我看一百遍实物,也搞不清楚原理,更别提徒手造一个。” 周学熙也说:“说不定我们以后真的能造一个你说的汽车这种机器,那就真的不弱于洋人了!” 李谕也很看好汽车行业,“以后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汽车相关的技术。” 周学熙又问:“洋人是不是已经有不少汽车了?” 李谕摇摇头:“汽车在欧洲也算稀罕物,不过数量自然要比咱们这多多了。” “洋人也不多?”周学熙略有兴奋道,“那么说我们差距不算大。” 张謇毕竟年长,并不觉得如此简单:“如果洋人也没有推广,说明难度不小。” 周学熙刚燃起的希望就被浇灭了一小半,转而遗憾道:“真那么难就不好办了。” 不过张謇还是称赞道:“这么难的东西小先生也能做出来,要比我的纱厂先进多了。” 李谕道:“话不能这么说,每个行业都很重要,只不过咱们现在没有人做汽车罢了。” 周学熙叹道:“何止这一项,我们没有人做的产业太多了。这次劝业博览会就当长长见识,今后能补足多少就多少。” 两人又开始把玩李谕做的差速器小车模型,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复杂,甚至齿轮也都裸露在外。但越是这样把实物明明白白摆在你眼前还让你搞不明白的东西,越是让人觉得很神奇。 简直就是高超的炫技。 当然,其实只是李谕没有条件做得更精致罢了…… 李谕之后又稍稍对模型做了一些加固和改进,但是船上时间很短暂,根本来不及做好所有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