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1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节 (第2/2页)



    “还是付了吧。”李谕说,他并不想平白无故欠人情。

    “哎!”任庆泰说,“帝师不用跟我客气,给您拍了照,说出去对我们照相馆也有好处,自然就会有更多客人光顾,所以我们不吃亏。”

    他这么说,李谕也就不再坚持。

    李谕指着那些梨园名角的照片说:“想不想拍个电影?”

    任庆泰说:“电影?我曾经在前门福寿堂饭庄见过这种就像皮影戏的效果,倒是也在钻研。”

    李谕笑道:“那就拍一个,民众会很喜欢,对你的生意应该更有帮助。”

    历史上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由丰泰照相馆拍摄。

    任庆泰琢磨了一会儿:“不知道难度如何。”

    但他肯定知道电影会吸引人,而且在这时候看来,似乎摄影理应就是照相的延伸。

    任庆泰问旁边的刘仲伦:“你觉得哪?”

    刘仲伦就是此后电影《定军山》的摄影师,他说道:“如果拍戏曲电影的话,或许达官贵人们会喜欢,但戏曲没了声音,又失色不少。”

    李谕说:“可以用留声机在一旁放映声音。”

    任庆泰说:“有道理,这么一来,说不定太后也会喜欢。”

    李谕说:“民众当然会更喜欢。”

    任庆泰说:“那就拍!只不过到时候需要帝师就留声机一事多做指导。”

    李谕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句广告词,说道:“我明白,毕竟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帝师说话就是有水平!”任庆泰赞道。

    李谕说:“到时影像与声音一起录制,正好还可以做到音画同步,不至于让观看体验太差。”

    任庆泰还没想到什么叫做“音画同步”,但感觉是个非常好的点子,说不定真能得到慈禧的喜爱。

    “我立刻着手此事。”任庆泰说。

    刘仲伦有点顾虑地说:“父亲,恐怕胶片会用很多。”

    刘仲伦是任庆泰的养子。

    任庆泰则说:“所以你要好好磨炼技术,到时不要手抖。”

    艰巨的任务一下子落到肩上,刘仲伦还没准备好:“就怕浪费了……”

    胶卷这么贵,他是真怕犯错。

    任庆泰却说:“放心干就是。我近期就去联系几位梨园名角。”

    他自己都想到了谭鑫培:“要说现在最火的,还得是谭班主。”

    李谕说:“我先告辞了,拍摄时,不要忘了叫上我。”

    任庆泰拱手道:“自然需要帝师协助!”

    ——

    李谕的《博弈论》寄到上海后,张元济非常重视,立刻准备开始排版印刷。反正也看不懂,倒是少了同行审阅的时间。

    另外,知道李谕回京,他也把已经整理印出的各科讲义装了一箱寄给李谕。

    好在寄过来的数量不少,李谕接着挑出两套寄给天津的张伯苓和严范孙。

    两人收到后非常喜欢,张伯苓亲自写了一封回信:

    “得见先生入门教科书,可知先生不仅能有高高在上的科学论述,更有接地气的教育著述,深表佩服!为了将来配合先生共同助力教育,我准备与严兄共赴日本,进一步考察教学,回国后我们共襄盛举。”

    他们是真的热爱教育。

    李谕又拿着几套找到管学大臣张百熙。

    虽然这套书明显是为了中小学准备,不过目前京师大学堂还真能用上。

    尤其仕学馆,基本上学完书中内容估计也就差不多不再深究了。

    张百熙早就听说李谕在北洋时整理过数理讲义,没想到如今连化学、生物都有了,一下子凑齐了全套基础科学教科书。

    张百熙也有了感激之意:“在离校之前,你还想着为我校做事,令我不胜欣慰。”

    李谕说:“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整理这套入门教科书,或者说讲义时,是按照完整的西式教学思维,所以我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后我还会继续对它们进行后续补充。”

    张百熙说:“你果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哎!”

    李谕笑道:“我永远都是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张百熙却说:“你的路还会很远。”

    李谕告别张百熙,回到东厂胡同住处,刚进门就看到吕碧城来了。

    凤铃悄悄说:“先生,我错怪你了,还以为你要去八大胡同学习,看来根本没必要。”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