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7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3节 (第3/3页)

铀235的数量不能太少,也就是有个临界质量。

    这个数字挺关键。

    自然界里大部分铀矿都是铀238,只有 0.7%是关键的铀 235。提炼铀235可以说是制造原子弹最基础的一步,过程非常麻烦,而且要耗费大量能源。

    临界质量最先由两个从德国逃到英国的科学家奥托·弗里施和鲁道夫·派尔斯算出,大约是5kg。

    这个结果很快以绝密的形式告诉了美国方面。

    说实话,5kg也绝非小数字,只能说可以接受。奥本海默启动曼哈顿计划后,田纳西州橡树岭市的铀235提炼工厂和华盛顿特区汉福德市的钚制造厂各自的水电用量都超过了一整座大城市,甚至还用了6000吨银。

    至于海森堡,这位大佬算出的临界质量是好几吨!如此巨大的数字,根本不可能完成,所以德国放弃了原子弹计划。

    1941年的德国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半个欧洲被德国占领,并且在苏德战线上打得异常顺利。

    这就导致海森堡与玻尔两人的身份变得非常特殊:海森堡是钠脆的科学领军人,而身处沦陷国丹麦的玻尔自始至终反对钠脆。

    过往情同父子的一对师生,此时见面非同往日。

    哥本哈根非常抵触海森堡的到来,所以他仅仅停留了不到一天。但出于多年的感情,玻尔还是与他进行了三次谈话。

    在第二次时,两人就谈到了铀计划。

    最神秘的则是第三次玻尔邀请海森堡进行的私人对话,也就是载入科学史册的最后一次散步。

    至于他们两个人到底聊了什么,无人知晓。

    玻尔后来给海森堡写了几封信,但没有寄出去,直到2002年才解密,可信中还是没有提到最后一次散步的内容。

    两人把这个秘密都带到了坟墓里。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当海森堡在散步中向玻尔说出自己算得临近质量为几吨时,玻尔神色大变,非常激动,很快结束对话,两人自此天各一方。

    后世人们做了很多猜测,不过只是猜测。

    网上流传一个故事,说的是海森堡故意算错了临界质量,其实是个谣言。

    这个故事最早来自海森堡的一个学生,为了维护海森堡的名声。

    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已经被盟军关押起来的海森堡等德国科学家得到消息时都非常震惊,认为不可能。

    海森堡的那位学生借此编造了海森堡故意没算对的故事。

    另外,玻尔在1941年时也不知道临近质量是多少,不可能让海森堡故意算错。

    不过就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悬疑效果,让人们对玻尔与海森堡的那场谈话更感兴趣。可惜,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了。

    说回此刻。

    海森堡散着步对玻尔说:“先生,玻恩教授和约尔丹已经完成第二篇关于矩阵力学的论文,他们发函让我回一趟哥廷根。”

    玻尔能猜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听说一个剑桥的研究生也独立得到非常准确的成果。”

    海森堡说:“所以玻恩教授觉得我们有必要加速研究,务必赶在剑桥前面。”

    对此海森堡还是比较有把握的,再怎么说,狄拉克只有一个人,而自己在哥廷根可以得到玻恩和约尔丹的帮助:

    海森堡的第一篇论文一般被称为《一个人的文章》;

    玻恩和约尔丹搞定矩阵问题,并算出pq-qp后,也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为《两个人的文章》;

    海森堡回到哥廷根,三人又合作进行研究,发表了一篇新论文,称作《三个人的文章》。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