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58节 (第3/3页)
这话刘彻说得,刘挽能应得?赶紧道:“父皇折煞孩儿。” “夸你的话,你只管受着,难道为父会跟你一个孩子计较这点事儿?”刘彻满意于刘挽处处为大汉的将来谋划,纵然一时半会儿或许看不到成果,不久的将来,大汉都将因此受益。 刘挽干咳道:“父皇的本事孩儿要学的可多,就这一点小事要是父皇都想到了,试问还要天下众臣何用。父皇别夸我了。” “你啊!”刘彻无奈的指了指刘挽,“上二楼瞧瞧。” 说话便抬脚上去。卫青瞧了一眼一旁的兵书,看得出来卫青的心思。 “我让人备一份,一套我都给舅舅送到府上,舅舅想何时看,怎么看,都行。”刘挽何许人也,卫青能看中的东西并不多,兵书而已,刘挽手里别的东西不多,独书最多,故而立刻同卫青保证,卫青回家,她的礼物也随之送到。 卫青重重点头,脸上也浮现笑容。 “来日要是舅舅的兵书写出来了,记得给我送一份。我得把舅舅的兵书传下去。”刘挽赶紧补上一句,很是认为自家舅舅将来绝对逃不过真香定律,必著兵法。那她必须多印几本,一定得帮自家舅舅把他领悟的兵法之道传下去。 卫青......刘挽属实是不放过一个! 第240章 朔方 此时的卫青更不想说话, 刘挽眨巴眨巴眼睛瞅着卫青,“舅舅不肯?” “你对你舅舅我过于寄以厚望。”卫青干巴巴的丢出此话,刘挽丝毫不觉得,反而肯定的道:“舅舅是当世难得一见的良将, 一将难求, 将来定能与白起、韩信并列。” 韩白卫霍, 四大名将, 谁敢不承认他们的本事。 可惜,汉朝占了三个, 偏偏三个的兵法著作都没能留传下去。后世多少人引以为憾。 韩信, 刘挽哪怕派人去找, 能找到的可能性太小, 卫青是她舅舅,霍去病是她表哥,这两位别管写了啥,刘挽想拿到不过是她一句话的事儿, 刘挽表示毫无压力。 “快上去。”卫青心头跳跳, 对刘挽胆大的想拿他和白起、韩信相提并论,全然不敢接话,催促刘挽赶紧跟上,别忘了刘彻在上头等着。 一层一层的楼阁,堆得满满都是书,刘彻一路看到顶层, 由衷感慨, “你是有心人。” 刘挽笑笑, 要做自然得做得更好。 “十年的时间, 你能为大汉培养出多少可用才?”看完后的刘彻且问。 “不如等父皇十年后看自可知。”刘挽给不了答案, 只能等着十年后请刘彻看看吧。 “行了,时候不早,随朕一道回宫。卫青也早些回去。”刘彻此行目的达到,刘挽建起的书楼,他既答应刘挽建起,剩下的事待来日可见分晓。十年,刘彻为了出击匈奴何止用了十年的时间。自然,想改变大汉内部的一些情况,十年若能见得分明,已然是大胜。 十年,刘彻需要十年的时间,看看刘挽推行的法子可用或者不可用。 “是。”刘挽和卫青分别应下。 各分两路,卫青恭送刘彻和刘挽离去后,一旁有人送上盒子道:“长平侯,长公主吩咐准备一应兵书。” 额,卫青自知刘挽办事靠谱,然卫青想的是刘挽得回去吩咐后再让人送去他的府上,不承想藏书楼内竟然另有准备? 卫青伸手接过,“有劳。” 纵然作为长平侯,卫青依然待人谦和,那人一笑退去。 刘彻是个急性子的人,既对刘挽提及的安顿匈奴人的想法动了心思,第二日既让刘挽将处置匈奴人的想法同大臣们一提,大臣们同刘彻几乎是同样的态度,俘虏归国的匈奴人,为奴为婢挺好。 刘挽提醒他们别忘记大汉接下来依然会对匈奴用兵,如果擒获之人一味罚而为奴为婢,试问传回匈奴境内,是不是会让匈奴拼死一战?对于大汉而言,反击到底的匈奴和愿意归顺的匈奴人不应该区别对待?况且,为奴为婢,宫中不缺为奴为婢的人,缺的是真正愿意归附大汉,成为大汉的人。漠南之地,如今既已归大汉,难道他们不应该想一想,怎么建筑城池,如何让漠南之地真正归于大汉。 城池的得失是疆域的代表不假,上下一心,共卫我城,亦或者思归匈奴,两者有没有区别。 随着刘挽提出的问题,也算是和朝堂近些日子提及的卫青攻下漠南,刘彻下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后的相关事宜重合上。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