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02节 (第4/4页)

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小有所成,从三皇五帝之始,至于当朝。前朝诸书,父皇可阅,关于父皇的记载,依规矩,父皇莫看。”

    说到这里,刘挽和刘彻对视,刘彻眼中更是狂热,修史,修史啊,听听刘挽那句话,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好,说得好。你们都看看书修得如何?”刘挽做事,不做则已,做,必须得想方设法做到最好,藏书楼,不仅是藏书让人阅书的地方,更会是天下人才汇集的地方,借这样一个地方传播知识,也可以用来汇集各方人才,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前进。

    谁人听着刘挽那句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不得细细品味,万分的认同刘挽这句话说得好,非常的好。

    刘挽接受到不少人狂热的目光,默默的和唐太/宗道一句抱歉,她那么一借用,待到以后他再想另一句吧。

    几位大臣都上手拿起刘挽奉上的书仔细查阅内容,不看还好,一看,哎哟,都停不下来了。刘挽看他们一个个看得如痴如醉的,赶紧上前从他们手中抢回。

    “长公主。”汲黯被夺了书,那叫一个依依不舍。一脸的意犹未尽要同刘挽抢的,可惜刘挽背过身,完全没有一丁点抢回来的可能。

    “修史,公正公平,不掺假。诸位都是有所见识的人,这些你们所知的人,写得算公正吗?”刘挽从旁人手中抢回,独刘彻手里的没动,刘彻半眯起眼睛望着刘挽,似在考虑,我这个女儿借着修史又要做甚。

    很快,刘彻会知道的。

    此时的刘彻且耐心的等着。

    汲黯方才看了几篇道:“公正。但不知其中所记载之事,经过勘查吗?”

    “结合各家的记载,去往各地查看志铭,墓铭,毕竟年代久远,有些怕是早已失传。正因如此,为防后世皆不知前人之事,以令我等后人不知根源之始,文化之兴,当以著书立说,流传后世。文化之传承,诸位想必知道此事何重吧?”刘挽昭示她的想法,也希望能得到众人的认可,眼下她做的事,该得到众人的支持吧?

    “长公主睿智。”汲黯感慨无比,刘挽忧国忧民不说,更有远见,听听刘挽的话,谁不得认一句,为长远而谋,不过如此。

    “文化璀璨之时,当属诸子百家,正视文化传承之朝,始于父皇,父皇以为如何?”刘挽终于是把目的抛出来了。刘彻最喜欢的正是可以由他来开创的局势,刘挽是一字一句都说到他的心坎上了。

    “是以,你有何打算?”刘彻合上书问。

    刘挽骄傲自信的昂头,道:“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以令后世知我大汉不仅重视治国安天下,更重民生。”

    引用《永乐大典》宗旨,想必很难不让人心动。尤其是刘彻。

    “这个主意不错。前人未有之事,我大汉始之,召各家一道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刘彻意动无比,凡是能让他有别于旁人的法子,有何不可?

    公孙弘和汲黯都附议之,很是以为此事可行。

    刘彻的视线落在刘挽身上问:“既然有主意,想是连人选你都有了?”

    “知我者,父皇也。主持修著此书的更是留侯花禄夫人。儿以为,一事不烦二主,修著各家之书,不如继续让她来。”刘挽确实有人选,且认为非她莫属。

    “不可。”刘彻意识到刘挽说出的人选是一位女子时,留侯,张良之后,她的影响力是不小,当初刘彻把人选入宫教女儿,对她算是有所了解,下方有人迫不及待的提出反对意见,“著书立说是为大事,岂能由女子出面。”

    “不巧得很,提出收集整合各家典籍的我亦为女子。我以为,天下人才,比之性别,更重要的是才能。花夫人纵然作为女流之辈又如何,此事好与不好,大可以请世间大儒一阅评之。容我再提醒一句,此书非为花夫人一人所编纂,合各家名士而为之。”刘挽平静的陈述一个事实,最后扫过反对的人,“要不,你们比比学识?看看你有没有资格对他们指指点点?”

    明明没有任何波动的语气,谁都能感受到刘挽的坚持,以及对某些人的不屑。

    “陛下。”比,没本事的人万万不敢比,做主的人是刘彻,刘彻问:“公孙弘,汲黯,你们觉得呢?”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