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60节 (第2/3页)
人针对的人。尤其刘挽的事情很多,多得都完全不想多理会朝堂上那群总想挑她毛病,恨不得把她压在宫里,一辈子不出头的人。 况且,所谓的民报骂刘挽的人不计其数,后来哪怕有人帮刘挽说好话,你来我往的分说刘挽做下的事,何尝不是有说刘挽好,也有骂刘挽的。 因此,刘据的思绪复杂万千,毕竟民报上的很多说法并没有错,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可是,刘据很坚定一点,刘挽无论做什么事,都以大汉为重!自然,也会无视很多人的利益,当她触及太多人的利益时,难免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与之而来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骂刘挽,企图用舆论让刘挽不得不退居幕后。 刘挽不出面,不反驳,由他们骂,由他们推崇,好像他们为之争论的从来不是她。 如今,刘挽出面,刘据在想,刘挽会怎么迎对天下人对她的指摘呢? 答案,即将揭晓。 有刘彻的点头,刘挽一声令下,整个长安城在这入夜时分,灯火通明,锣鼓声天。 “长公主在藏书楼前召集众人,但有不求甚解者,皆可前往。长公主必解众人之惑。趁此机会,长公主还会昭示天下,藏书楼和安容处是否重启。”随着一声声叫唤,长安城内的人们知晓了所谓何事,震惊之余都连忙赶往藏书楼前。 第402章 顺势 既然刘挽建藏书楼本意是为大汉培养人才, 藏书楼外的地盘足够的大,纵然满京城的人都汇集于此,也能容得下。 刘嘉第一回见到那么多的人,很是惊叹的问:“有那么多人?” “因藏书楼和安容处关闭, 几个月下来, 怕是天下各地的人都往长安赶, 尤其是在民报开始发布内容后, 越来越多的人往长安来,只为了及时阅读民报的内容, 甚至可以及时将他们的想法交到民报手里。民报刊登的并非只有一篇文章, 更有类似的观点在附在下方, 以供大家参考。”民报一出来, 刘挽每日必看,刘据也一道多听多看,不得不说,这可比看书要有意思得多。 刘挽就民报上每天的内容, 更让宫中的五经博士们为刘据讲, 文章所写的内容引用的都是哪一本名著,从而让刘据更好的吸收。 针对五经博士们夹带私货的给刘据讲解,刘挽也不在意,让刘据自行思考,然后写下一篇观后感和听后感即可。 刘据脑子不得不动,各家的知识不断的往他的脑子塞, 他需要做到的是融汇贯通, 刘挽让他写的观后感和听后感, 意义也在于此。 不过, 刘据刚开始写得吃力, 也更让他意识到他读的书依然太少,少得都不足够他写出一篇好的观后感。 与之而来,刘挽也提醒刘据,瞧瞧大汉朝的能人之士何其多,想跟这样一群人斗,试问刘据不努力的变强,如何能够做到御下有道? 为君者,不懂得臣下的心思,随便被臣下所糊弄,这江山天下以后是谁的了? 刘据既为太子,便是将来的大汉皇帝,虽然刘据认为有些事情是顺理成章的,但大汉并非没有被废的太子。 刘彻并非一开始即是他们的祖父汉景帝的太子,而最后汉景帝废太子而立刘彻,算是开启大汉第一个废太子的先例。有了先例在,刘据因母而贵,得立为太子,依刘彻的性子,未必见得将来刘据没有能力担起大汉的天下,他依然会是大汉的太子。 是以,刘据不敢松懈,读书识字,刘挽交给他的功课,他是坚定不移的执行。故,对外面的情况,纵然没有人跟他仔细的道来,他亦有数。 刘嘉眼中流露出赞许,可以啊,有点样子了! “二姐,什么时候开始?”自入藏书楼后,刘挽坐在那儿随手翻起一旁的新书,刘嘉没能忍住的追问。 刘挽翻了一页纸道:“急什么?夜还长着。” 这话听起来有点怪。 “长公主,萧定郎君求见。”刘挽不急,自有人急,尤其算得上是闹事的正主儿之一。 一听萧定的名字,刘嘉想都不想的回道:“不见,让他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刘嘉本身对萧定便生出怨气,以为萧定是越来越不像样,他和别的女子来往甚密的事刘嘉都赖得理他了,他倒好,把刘挽扯出来,和别人联手逼得刘挽不得不出面平事儿? 哼,事情无法收场,现在知道急,来向刘挽求救? 不见。 “他要见的是我还是令仪长公主。”刘嘉拒绝果断,刘挽倒是不慌不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