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271节 (第2/3页)
大长公主并不意外刘彻的转变。作为一个皇帝,刘彻永远都会选择对大汉最有利的局面,这样其实挺好,以后,端看女子能不能想方设法为刘彻分忧。 能,刘彻定会不吝啬于扶持,如对刘挽。 若是不能,莫怪刘彻将他们舍弃。 然后,没有然后了。 要说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一事为何而闹出来的呢,考试必须得报名,报名嘛,刚开始没怎么让人在意,直到有女子出现,上报其名要求人记下她的名字,她也要参加科举。 一瞬间,负责此事的人必须得炸了! 女子参加科举,谁许女子参加科举的? 别逗了好吧,女子怎么能参加科举呢? 大汉哪一条律法,陛下下达的开科举的诏书里,有写了不许女子参加科举吗? 完全没有! 既然没有,为何女子不能参加? 不给登记,莫不是当我家里没有人? 这样一个时代,能读书识字的女子都是非富即贵,没有谁能想到女子会有心参加科举,各家养出女儿的人家们也断然想不到。 故而,当这件事一闹出来,有人还看笑话,最后却发现,不好了,想参加科举的小娘子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都已经出嫁的也生出了这个心,很是以为家中的丈夫不成器,儿子也就那样,果断的决定参加科举考试,为自己挣一个光明未来很是可行。 一时间,长安城先炸了。 天子脚下,集聚的都是大汉朝最有权势地位的人,也恰是这样的一群人里,不乏有见识,有真能耐的女人。然后,各家都分外热闹了。 怎么个热闹法呢。 第420章 我听到你们的恐惧 年纪小一些的娘子们, 不得不受家中的约束,那些上了年纪的娘子们呢,有儿有孙又有见识,难道她们不能出来? 比起受制于人的小娘子们, 这样一部分有儿有孙的人, 才是最难对付的。 男人们利用父权要求年轻的小娘子们必须要听他们的话, 而这些作为母亲, 祖母的人,她们用的是孝道。 如今的大汉朝对女子的要求和约束远不及后世那几乎变/态的地步。况且, 君以忠孝治天下, 这是刘彻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一直大力宣扬, 希望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纵然不是所有人都信了这样的要求,大部分人明面上对于人之常情的孝,默认的都是要做到的,否则定为世人所唾弃。 况且, 相比于那些个小娘子, 这样一些成为母亲,祖母的人,其实她们并不老。 谁让大汉朝普遍早婚的呢,女子十三四岁便出嫁,在一两年里生子,再过个十五六年, 又成为了祖母, 因此, 这样的一部分人啊, 她们恰是在精力最好, 也是相对而言有足够阅历的时候。 当这样的一部分人出面,男人们用着他们以为的道德约束她们,不好意思,她们压根不吃这一套。 谁要是不服气,来吧,大家一道来论一论,瞧谁能说服谁。 但凡要是想要不讲理,各大家的女子,她们能出面的,要么是丈夫死了的,要么也是儿子无用的。能生出凭本事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的想法,纯纯是属于经过一番拼搏,拿下家业,有人有钱,完全可以控制整个家族的女子,她们,绝不比任何人差。 而且,莫要忽略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馆陶大长公主竟然在刘彻的面前说破要让陈顺参加科举一事,她怎么可能会不为陈顺一番筹谋。 馆陶大长公主的年纪摆在那儿,整个长安,乃至整个天下,有能力有本事的女子馆陶大长公主都一清二楚,联合这些女子,馆陶大长公主做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有了馆陶大长公主作为靠山的人们,她们守大汉的律法,在对付男人阻拦一事上,不好意思,他们还真是别想拦得住。 最后,事情真没办法处理了,不得不上报刘彻,希望刘彻赶紧定夺。朝堂之上毕竟是男人的地盘,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把下方没有办法收场的事解决。 是以,一闹到明面上,朝堂上的官员很坚定的表明态度,他们绝不认为女子可以出面参加科举,这件事情闹得如此之大,皆因大汉律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既然如此,请刘彻下诏将此事明文规定,也好绝了天下那些不安分的女子的心。 刘彻怎么会不知道如果真想拦住无数的女子出头,确实可以用这样明文公告天下的方式,以令天下知。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