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明君! 第187节 (第2/2页)
杨太医领着一众大夫们出来,他手中拿着一张刚写完的药方,所有人的眼底下都挂着黑眼圈。 “出来了!” “大夫们出来了!” “太好了……” “贵人也知道怕,咱们这么喊,这么多人,他肯定听见了的。” 后面这些话当然不敢大声说的,只是声音再低,也还是有一句半句的传入杨太医和大夫们的耳中。 他压了压情绪,将药方交给华县令。 “这方子,劳烦大人去煮一锅药出来,给重病的那些百姓服下。” “里面没事了,你们也去那边看看,观察一下病人喝药之后的恢复情况。如果确认有用,立即将药方传出去。” 几位大夫纷纷拱手:“是。” “那杨大人,里面殿下他……” “有人看着他的。” “那便好。” 他们几个朝着七皇子小院的方向,微微一礼。 他们都是大夫,试药的事情,瞒得住外行人,瞒不住他们。新药不拿百姓试,而是第一时间端到屋内,每进去一次,杨太医的药方便完善一分。 从最初的不敢置信,到现如今发自内心的钦佩感叹,也不过几日罢了。 最终的这份药方熬出来的药,患病的人喝下,一剂见缓,二剂见轻,三剂重症的病人基本能起来走动了。 杨太医在患病区走了一圈,点了点头。 “华大人,劳烦你将乐安县的这些大夫,分送到各县,将药方传出去吧。” 华县令道:“好!” 瘟疫终于要散去了! 一点哭泣的声音越来越大,杨太医停住脚步。 有个人蹲在一具尸体面前哭。 张大夫劝慰:“真的不是药汤没有,是他实在病得太重了,弥留一口气,药汤不是神仙药,让他撑到现在跟你说遗言,已经是极限了。” 那人眼眶通红,哽咽道:“若是再早一天,他就不会死了!那贵人是什么身份,到底为什么来乐安县,如果不是他把你们都留下来了,张大夫,你是不是就能早点出来。” “如果不是他扣着大夫们,肯定很多人就不用死了……” 张大夫:“事实并非如此!唉……你叫我怎么说。” 他真是无奈了。 杨太医看了看周围。 显然,昨天闹的那一场,叫不少人认为,是他们闹才闹来了大夫,里面的贵人怕了他们闹。 连带着弥留治不好的病人的死,也有百姓怨怪到了他头上。 杨太医这几日给自己做足了心里建设,他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七殿下愿意无名就无名吧。 但他能接受付出无名,却无法忍受污名和一些恶意揣度! 杨太医深吸一口气,大步过来:“你说不得,我来说!” 大不了回去之后丢官罢了,顶多挨一顿板子,去哪里行医不是一样?! 他对着病区的百姓们道: “瘟疫的药方,我们乐安县是第一个研究出来的,现在药方刚刚送出去,大家不信的可以跟着送药方的人去看看,看看别的县里有没有好起来的感染者。” “这并非我们几个医术高明,是有人心甘情愿给大家试药!” “试药的人,承担的风险有多大,”杨太医拉着张大夫,“但凡用错,药性冲突,人就没了。” 张大夫叹息:“确实如此,”他对着百姓们拱手,“平日里没少义诊给大家看病,大家总该信我的。县衙里的那位贵人,并非自私怕死扣押我们,而是为了三郡百姓多活一些人,以身试药,受尽苦楚。” 患病区逐渐安静了下来。 百姓们面面相觑。 耿大问道:“张大夫,京城的贵人给我们试药,真是真的啊?” 张大夫重重点头:“是真的。还是那句话,你们若是不信,可以去旁边的县,看看他们有没有治疗瘟疫的药方。 每次洪灾大疫,药方都是死了多少人才研究出来?这次实乃乐安县之幸,三郡之幸。” 杨太医:“你们问他是谁,他是咱们大周陛下的幼子,皇七子曲渡边,”他一下子没绷住,鼻酸眼也酸,颤抖着手指着县衙,“小殿下才十四岁,他平常那么活泼,他现在、现在是什么模样……” 话没说下去。 杨太医喉咙里塞了团棉花似的,缓了片刻,才又开口。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