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转攻建康(上) (第2/3页)
后来在宋军收复淮西的战斗中,李显忠作为江北宋军的总指挥,和这次战斗的参与者,这里面自然也有李显忠的一份功劳。不过和杨炎的情况一样,因为现在李显忠的官职太高,不会马上加封,只能等打退金军之后,再按功绩大小封赏。 但李显忠心里也明白,收复淮西的战斗是由杨炎一手策划,而且在远袭安庆,强攻庐州这两场收复淮西的关建性的大战,都是杨炎的功劳。自已虽然也参与了这一战,但收复淮西的功并不是自己。对此他到也并不嫉妒,相反还对杨炎的用兵想法大怛,不拘一格,骁勇善战还是十分赞赏,自己也承认不如。只是李显忠心中的遗憾之意更为深重,因此他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机会,独立作战,战下一个大战功,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对得起自己当年归宋。 后来随后川军东进,天临府朝廷决定对金军展开全面反击,而李显忠依然作为江北的主将,负责攻取淮东。麾下节制的人马总数接近三十万,想不到自己一直盼望的机会这么快就来了,因此李显忠踌躇满志,誓这一次一定要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回报年轻君主的知遇之恩。 那知偏偏事与愿违,出兵半个多月了,宋军在江北的进展并不大,仅仅只攻下了一个和州。而这时宋军在江南却是捷报连传,杨炎在严州大败完颜长之,李公佐在海上大胜金军,宋军连续收复了徽州、严州、处州、温州等地。这两下一对比,李显忠也觉得自已脸上无光,因此心里也十分焦急。 而就在这时,从天临府都督府来命令,让李显忠暂时停止进攻淮东,立刻调集人马,准备渡过长江,与杨炎合兵去进攻建康,并由李显忠负责主攻建康,杨炎负责阻击金军的援军。 原来杨炎战胜了完颜长之以后,因为找到了独孤痴可以牵制普风,因此也就放开手脚,立刻回报都督府,建议先暂时缓攻临安,集中兵力,收复建康,重而封锁长江,将金军彻底困死在江南。 临安偏处一隅,从地理上来说,并非什么战略要地。只是做为现在的大宋国都,地立才显得十分重要。但即使是夺回来,也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的战略意义。而建康府则不同,作为目前大宋的陪都,本身居有的政治意义也仅次于临安,而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 如果收复了建康,李公佐再从海上进军,堵住长江的出海口,大宋的水军不仅可以彻底控制长江水道,堵死江南金军北还的退路,而且向北还可以从长江沿岸各处袭击淮东,令金军无法驻守。向南则可以直取临安。可以说是控制了两淮两浙的要点。大宋不禁能够完全收复失地,而且还能重创金军,令金朝至少在十年以内无法恢复元气。 而且现在宋军的水军在长江上已占绝对优势,在江北与建康隔江相望,在江南刚刚大胜金军,迫使金军退守临安,现在金军的主要防御力都侧重于临安方向,而建康一带的防守侧相对空虚,可以说收复建康的条件和时机以经成熟了。 因此接到杨炎的信之后,朝中的几位执政大臣经过了简单的讨论之后,也都认为先收复建康对目前的战事更为有利一些,也更有把握一些,因此立刻通过同意了杨炎的建议,暂时缓攻临安,集中兵力,收复建康。杨沂中等人只是对杨炎的计划细节做了一些小的修改,进一步的完善了这个计划,然后分别以八百里加急的度传到李显忠和杨炎军中,让他们两人立刻开始,实施收复建康的计划。 这时李显忠正力在江北迟迟打不开局面而愁,接到都督府的军令之后,也不由眼前一亮。金军南侵之前,李显忠就是担任建康府御前驻军都统制,对建康的战略地位自然十分清楚,明白现在宋军一但收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