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节 (第2/2页)
心意而为之。 …… 凡为高明的算计,往往不会让被算计之人有所觉察,而将他人无声诱导的结果,归为自身的心甘情愿,且于这份“甘愿”中自我沉溺。 是夜,荣王世子披衣静立于窗前。 他很清楚,明后不会放他独自离开。 但明后大约如何都想不到,她多番思量下选定的合适人选,实则亦是他亲自挑选的。 在明后眼中,马家不会有倒戈的可能,那位右相大人马行舟的确是清正忠君之良臣…… 但其子早逝,他待那位长孙女便更多了一份怜悯疼爱,故才迟迟未能下定决心。 既如此,他便帮对方一把,若马婉可以亲自开口,做祖父的,自然也就可得两全了。 皆可得两全之法,岂不皆大欢喜? 李录含笑抬首望月,片刻后笑意消散些许,他眼前似又看到了那夜月下湖面小舟,与那小舟之上的挽弓少女。 再见,会在何时,何处? 但他想总归还会再见的。 他等着那一天。 而比那一天来得更早的,自然是赐婚的圣旨。 很快,圣人为荣王世子李录与马相家中孙女马婉赐婚的消息便传开了。 “朕会谨记马相今日为朕为朝堂而虑之举。” “为陛下分忧,乃臣应尽之职也。” 圣册帝看着那忠心得用的大臣,允诺般道:“朕知马相之志,朕必不会辜负那些寒门学子,也不会让他们久等。” 马行舟深深拜下。 帝王此言,代表着长孙氏一族之事将了。 不日,圣册帝即以长孙垣勾结徐正业造反之举俱已查实之罪名,罢官除名,籍没家产,斩首长孙垣及其两子。 其余族人也依罪责轻重或处以绞刑,或罢官贬谪流放。 念长孙氏过往功绩,其族中未年满十六者不予追究株连,但皆需随同族亲迁往黔州之地,今后其子孙后代,无诏不得离开黔州半步。 圣册帝不是没想过斩草除根,但历来断人血脉之举,皆有损阴德名望,更何况长孙氏树大根深,背后仍有余力及其他士族势力支撑,若试图一举除尽,她亦必遭反噬。 有时稍示以宽仁,留有余地生机,是为了断绝对方于绝境中的竭力反扑之举。 这棵大树既已倒塌,其余枝蔓,大可留在日后再行剪除。 此时此刻,少年长孙寂怀中抱着祖父牌位,已与几名族亲一同坐在了离京前往黔州的马车内。 昔日骄傲清贵,不可一世的小少年此际身着素色布衣,眼眶中泪水早已干涸,神情沉郁麻木。 马车粗陋颠簸,车内除了几只包袱再无其它,他自出生以来所用无不精细,从未接触过此等粗糙之物。 但这已是帝王“宽仁善待”的体现。 长孙寂长久地沉默着。 他原以为小姑之死,是他所能想象到的人生至痛,却未曾想到那竟只是个开始。 祖父死了,祖母自缢,父亲死了,母亲随父亲而去,那些看着他长大的嫡叔们也都死了…… “阿寂,从今后,你便是长孙氏的新任家主,要记得你祖父临去前的交待。”族人的声音悲沉沙哑,却又饱满不甘的寄托。 长孙寂有些恍惚。 祖父的交代…… 是了,行刑前的那晚,祖父有话交待给了他。 祖父未再瞒他,与他将一切前因后果言明了,祖父的确早知徐正业要起兵之事,也的确收到过薛仁和骆观临的密信…… 祖父虽未有应允他们,但亦有隐瞒之实,因为祖父存下了借徐正业逼明后还权之心。 祖父说,他知徐正业等人恐有狼子野心,他无意与之为伍,只是想借力而已。 祖父说,长孙氏与以崔氏为首的五大族有不同之处,那便是长孙氏与李氏同盛同衰,忠于李氏,无论如何争权夺势,然此志从未更改。 所以,祖父将长孙氏家主印交给了他,命他担起此责,保全长孙氏,并寻良机再择李氏明主,助其重振李氏江山。 他此时闭上眼,似乎还能看到祖父那双不甘而又坚定不移的眼睛。 择李氏明主,重振李氏江山…… 单凭他,当真能完成祖父遗志吗? 少年垂眸看着怀中包着黑布的牌位,渐又红了眼眶。 他似乎又看到祖父在牢中苍老狼狈的模样,祖父还曾有过那般低低自语—— “当年我为固阿姊后位与长孙氏之势,选择扶持那位资质平庸三皇子而百般打压于他……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更早些,倘若当年我与阿姊选中的是住在象园旁无人问津,可怜病弱的那一个,于阿姊膝下好生养着,今时今日之景是不是便全然不同了……” “所以,从一开始便选错了……长孙氏今日之败局,或许早有预兆了。” “阿寂,祖父当年选错过,故而你定要擦亮眼睛好好选……” …… 安邑坊,崔氏祠堂内,一道苍老清瘦的身影静立不语。 “父亲。”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