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第1/2页)
“我为何要除掉温衡?” “温家那般奸佞小人,临晋事后还不知悔改,与魏人勾连暗害丞相,其心可诛!” “廷尉议罪时又如何说?” 姜维脸上闪过一丝迟疑,“廷尉亦应变通才对。” 丞相终于看完那纸策论,将其置于案上,拿起了鹅毛扇。 “伯约也认为,温家按律判处,并未犯了什么重罪?” “丞相乃是国家重臣,怎能与庶民相提并论?若与庶民无异,魏国又为何处心积虑行刺丞相?”姜维已经完全理解了丞相想说什么,但他仍然坚持自己观点,半步不肯退缩,“若不诛首恶,恐有人效仿,丞相安危又当如何?” “陛下有命,非相府之人出入相府皆需搜身,伯约大可不必忧虑。况且……” 丞相站起身,走到窗边望了一望。 春光晴好,长安城附近有两条河,泾水和渭水,此所谓“泾渭分明”,时值上巳节,不少长安百姓携家带口,去水边沐浴,取其吉祥寓意,谓之“祓禊”。 世家大族此时亦会在水边举行宴饮,还有从溪水上游放置酒杯,下游的宾客们接了酒杯,饮酒驱邪的风俗。 据说这样的风俗是从周时传下来的,至今该有多少年? 从丞相府的窗外自然看不到泾水或渭水,但不妨碍诸葛丞相出了一会儿神。 “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会有人效仿。” “丞相?” “炎汉三兴,你我言行,纵无史官,后来者亦会援引为例。” 丞相为此事而轻贱律法,官员们也会有样学样。 无论善行还是恶行,都会为后来人所效仿。 春风拂过,一片落英飘落到披了鹤氅的肩膀上。 鬓间染了星霜的丞相微笑着看向自己的学生,直到后者哑口无言,默默地行了一礼。 “策论写得不错,”诸葛亮温和地换了一个话题,“伯约去过崤山?” 姜维的思绪迅速被拽回这纸策论上,刚刚他表现得有点太不成熟了,现在总得慎重一点儿,回答得全面些。 不过就在他准备开口,详细叙述一下崤山地势与几条可分偏军奇袭渑池魏军的小路时,书童拿了一封信,跑了进来,打断了这师徒二人接下来的谈话。 这是一封诸葛乔送来的家信。 为了防止路上信件丢失,有泄密之嫌,这封信写得并不详尽,只是泛泛地问父母亲是否身体安好,幼弟如何,家中是否一切如旧。 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但隐隐带了一点希望从襄樊调走的请求意味在里面。 这很不寻常。 但他看完之后没准备发表什么意见,只是将信交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