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外来_分卷阅读49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94 (第2/2页)

前朝时候定天下时巡检为杂职。后来改巡检司巡检品级为从九品。本朝官职依从前朝,依旧保持了这个制度,亦是从九品。

    虽说是九品十八阶吊车尾,可也是明堂正道朝廷命官。

    而且品秩虽不高,可地方事务中却占有很重要地位,辖区内权利也很大,可谓威风二字。

    一来,习惯上,巡检司具有县衙门派出机关性质,可以经管处理本辖区内次要事件。很有点“小正堂”威势,尤其是乡下人面前抖起来,是了不得。

    二来。巡检司还有一个置要津地利之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借“盘诘奸伪”、“验查路引”以行把持,许多巡检还兼有收税差使。实际生活中,巡检司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淫威不仅要普通行旅客商跟前耍耍。有时连过往公差也要被他敲几竹杠。比如说有官员赴任时候,下人中常免不了顺路做一点捎带走私生意,沿途逢驿打尖,驿丞只有服侍份儿;可碰到巡检司就不同了,他责任就是打击走私,寻点儿麻烦出来并不费事。

    三来。巡检原本就有缉捕盗贼、维护社会治安责任,这里头猫腻就多了。

    所以,巡检因其手段毒辣常常被人称为“辣官”。

    酸甜苦辣咸。这人生五味同时也并存小小县衙里。

    而比起号称“辣官”巡检,学署官员就是“酸官”了。

    巡检司、递铺司和县衙分开建署办公,那是因为职责缘故。可学署和县衙分开建署,却是因为体制原因了。

    这时候社会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重视文化教育,或者说是重视科举正途。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入仕正途,是必先进学。而学署。职掌就是一方入学就读事务。学署里官员一方面接受上一级学官直接领导,另一方面,也接受同一级地方主官指导和考核。这个体制,就把学署官员和一般佐官区别了开来。

    其次,还有一个“出身”上问题。以现如今官场为例,知县固然以科举出身者为多,但也有非科举出身。虽说现这种杂牌还不十分多,可也不是没有。可是作为学署首席儒学教授,除了由次官升任外,必定是由科举出身人担任。

    凭这两条,县太爷们也不便把他们当作一般佐官来相待,倒要时时尊称一声“老师”。

    县学主官称为教谕,为正八品。此外,府、州、县学都设有训导,为正官助理,一概为从八品,也称“副学”。

    只不过,学官们政治待遇虽然高点,可经济状况却无法同别佐官相比 ,因为他们掌管这一摊子全是文化教育事务,财政上拨给经费有限,要想搞得热闹鲜亮点,还得靠募捐。除了学生外,也极少有受礼和受赂机会。所以自古以来,学署都被叫作“冷衙门”或“清水衙门”。

    可同时,或许是毕竟多读了一点书缘故吧,学署冷则冷矣,但学官还是自矜清高居多。一般都有着“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觉悟。

    可是,儒家人生观是入世哲学,追求功名是参加科考直接目。如有机会,有几个科场出身人心甘情愿去坐清水衙门。既然不得已而去坐了,又要大唱“荣华富贵人之好,清贫冷淡吾之乐”高调子。让人听着瞧着,就不免有一种醋酸味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