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怪东西 (第3/3页)
绸。” “再往下一等呢,就是‘二荤铺’了。这些小店门匾上也有名儿,可连‘居’都称不上,也就叫个什么‘河柳深处’、‘千里香’、‘海天春’之类的。不过相应的,门首悬挂的幌子就开始变得有意思了。通常都用布的,其形如幡,中间一条宽约八寸,白心蓝边,两旁各有一宽约三寸的窄条,均长约二尺余,白心中书诗四句,‘太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每挂一句,一共四挂,越能吹越好。”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那再往下就是没名儿没字号酒馆饭铺了。可幌子也就更绝了。就像这酒葫芦,就像这罗圈面锅,都是过去的通例。甚至你还可以满可以发挥想象力,弄出些别出心裁的来。像卖烤肉的吊个羊腿,卖包子挂个蒸笼,甚至善做鱼菜的门口吊条铜鱼的。只要和买卖内容相关,能够吸引人目光就够了。有字儿没字儿根本无所谓。” “为什么呢?其实从上到下这么一排列,道理已经很明白了。首先大店铺的门面够大啊,能通过字号、幌子、招牌、牌匾、抱柱、楹联,综合性全方位的宣传介绍自己。小铺子经营种类少,要不了那么多招牌和幌子。门面也小,相摆也摆不开。” “而且大商号注重的排场和庄重感,越守规矩,越懂规矩,客人越信任。小铺子却恰恰相反,由于门面狭小,很容易被人忽略,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就必得下另类心思,弄得惹人瞩目。你们看花市的‘大烟袋锅子’(天合成烟袋铺),和鲜鱼口的‘黑猴儿’毡帽店(杨小泉毡帽),全京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可就是没几个人能说出店铺本名来的。这就是典型的例子,靠幌子扬名的小铺子。” “最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主顾也分层次高低。过去,不是人人都认字儿的。大商家主要做阔主儿买卖,客人有文化的多。而小铺子是给穷老百姓开的,客人层次低,好多人都是睁眼瞎。所以小铺子弄招牌给谁看啊?没必要。” 话到这里洪衍武和水清几乎全都听明白了。 他们实在不能不在心中默叹一声,这过去的买卖可真是讲究啊。 不但合理,还有意思,充分体现出了民间智慧,乃至艺术性。 真比如今门口随便挂几个字儿强多了。 可即使如此,也似乎仍有瑕疵可寻,像水清出于政治觉悟和阶级感情就表示了异议。 “李大叔,您说的对,可也不绝对。毕竟那是过去了,扫盲都多少年了。白字,别字的现象有,可彻底不认字儿的人可不多了。那干嘛不再弄个招牌呢?要是能让年轻人也来不挺好嘛。” 没想到李福的道理依然充足。 “嗨,我当初也跟你想的差不离儿。可后来就被老掌柜给说服了。他说干买卖,先得有自知之明,认清楚了自己的位置才行。要想不赔钱,就得先想清楚赚的什么钱。想明白做什么人的买卖。” “老掌柜的意思,咱们赚钱就得靠精打细算,从货真价实上来。不浪费一分钱,还要薄利多销。而主要的顾客毫无疑问还是老年人,年轻人可没有大中午来喝酒的,真要喝也得是晚上下班,去有炒菜的地方。所以呢,过分装饰店面,或是挂招牌,纯属是浪费。而且也显得不懂行,倒让酒馆的真正主顾犯疑,别扭。” “老掌柜还说了,现在所有的店家都要讲究装修,讲究名字,反倒沦为了平常。这是背着唢呐上飞机,非往天上吹。回头弄个名不符实,倒成了笑话。反过来,咱们按规矩老老实实来,却成了以奇取胜。” “你们想啊,买卖没名字,你们都觉着新鲜吧?那别人也一样。要的就是这个,估计用不了多久,通过口口相传,附近的人就都全知道咱们这个小店了。这不,没名字也就成了最大的优势,反倒会把没见识过的年轻人引来。咱们做买卖实在,不怕留不住人,新客往后也就成了老客……” 嘿,还用说什么啊? 水清听完没话了。 倒是挺不好意思地回身看了洪衍武一眼。 她真服了。镶黄旗的重返1977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