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首轮空战 (第1/3页)
潜艇战,具有很大的隐秘性,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确定“海蛇”号发现了偷袭东海舰队的日本潜艇,而且已经与日本潜艇交火后,腾耀辉让周渝生调整了反潜作战行动,派遣更多的反潜直升机去协助“海蛇”号,并且从舰队里调遣了一艘攻击核潜艇。 接下来,腾耀辉就把重点放在了对空作战上。 五点不到,双方的战斗机在钓鱼岛东面大约五十公里处首次交火。 这个地点不是双方战斗机所在的位置,而是双方战斗机的中线位置。 率先对阵的是海航的j-11c与空中自卫队的f-15j机群。 这场空战,没有任何悬念。 虽然f-15j机群也得到了预警机的支持,但是没有舰队掩护,e-767没有前出,而是留在了冲绳附近,离战场四百多公里,仅能勉强探测到j-11c机群。在j-11c机群后方,之前在舟山群岛东面活动的kj-2000已经转移了巡逻区域,到达东海舰队后方一百公里处,离钓鱼岛不到两百公里。 这意味着,kj-2000可以准确掌握f-15j机群的行踪,e-767却无法跟踪分散后的j-11c机群。 细微的差别,决定了空战的胜败。 利用kj-2000提供的战场信息,打头阵的四架j-11c率先向一百二十公里外的f-15j机群发射了pl-12d中程空对空导弹。 此时,导弹的差距也对空战结果产生了影响。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pl-12被证明是一种性能先进的中程空对空导弹,与aim-120c相差无几,可是在aim-120d面前,仍然差了一截,主要就是采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太短,使得导弹的动力射程仅有六十公里,比aim-120d短了很大一截,使志愿军的战斗机很难抢先开火。 战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联合投资研制采用冲压发动机的pl-12d。 严格说来,pl-12d是一种全新的导弹,在气动布局上也与pl-12有明显区别,比如使用了类似于r-77的栅格式尾翼。因为pl-12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名声大噪,很多国家都慕名而来,比如巴基斯坦在采购j-20的时候,就点名要同步采购pl-12,所以为了打开更多的海外市场,pl-12d沿用了编号,以pl-12的全面改进型面世。这种营销策略,在外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pl-12d在二零一六年装备中国军队之后就打开了海外市场,在两年内就外销了上千枚。 与pl-12相比,pl-12d的最大改进就是动力射程增加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当然,要把pl-12d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还需要足够先进的火控雷达。比如在迎头攻击的时候,pl-12d的理论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五十公里,所以需要能够锁定一百五十公里外的火控雷达作支持。 在海航,j-11c是第一种具备锁定一百五十公里目标的制空战斗机。 相对而言,f-15j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就没有这么明显的射程优势了。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前,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主要中程空对空导弹是aa-4,即日本利用aim-7f“麻雀”的技术,自行研制的一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最大动力射程还不到三十公里。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中,日本大受刺激,决定自行研制新一代空对空导弹,而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